中華總商會公佈的2012年下半年大馬經濟狀況調查報告顯示,華商對大馬整體經濟前景感到樂觀,唯對一些會影響企業發展的政策及狀況有所不滿。這反映出華商對國家經濟體制有信心,但也同時希望國家經濟政策和發展能夠更加令他們受惠。
調查報告顯示,有59%回覆調查問卷的華商對今年至2015年的經濟前景表示樂觀,比之前的46%增加了13%。報告認為這可能是基於企業,如銷售、產量和收賬情況取得改善的成果。當然,國內需求不斷擴大,公共和私人界開銷不斷增加,也是其中因素。這讓華商們覺得大馬經濟具彈性,足以抵御任何可能發生的外部因素。無論如何,華商期待的是能看到更強勁經濟增長的影響,並期盼能注入到他們的生意當中。
不過,調查報告中呈現的另一數據顯示,基於第13屆大選遙遙無期,73%回覆調查的華商對目前大選前的經濟狀況感到不滿,這或許與一些商家仍在觀望,不敢貿然行動進行投資拓展業務有關,因此部份商家面臨生意越來越難做和入不敷出的狀況。不能忽略的是,國內商業競爭日趨激烈,加上面臨勞工短缺、經營成本和原料價格上升,部份華商的擔子是越來越沉重。
華商的這些憂慮可以從最低薪金制的爭議中看出。有69.4%的回覆者認為最低薪金制將對他們的生意帶來負面的影響。除了最低薪金制外,政府去年推出的延長退休年齡及1%電力回扣,也導致華商的成本上揚。儘管內閣宣佈放寬落實最低薪金制,並讓一些有困難的業者酌情展延至明年,但手續和程序極為繁複,且不實際,加上負責處理爭議的國家薪金咨詢理事會,在與中華總商會協商時,表現出官僚和傲慢態度,令華商感覺不到政府解決問題的誠意。政府應該在實施任何重大措施前,慎重考慮工商界的回饋和建議,以避免朝令夕改,讓業者無所適從。
近年來,在國家經濟轉型計劃下,許多大型計劃陸續推出,在12個國家關鍵經濟領域中,11項為工商領域,包括石油、天然氣和能源、保健、通訊內容和建設等,加上各大經濟走廊及特區如依斯干達特區,大型基建和工程計劃全力開動,為大馬經濟注入活力。但是,許多關鍵經濟領域中的業務,華商並沒有參與,例如石油及天然氣,經濟走廊及特區的開發領域,也一樣不是華商的主要業務涉及領域,大部份華商從事的是中小型企業,此類商家較難在經濟轉型計劃中接觸到一些大計劃,故華商認為他們根本無法在國家經濟轉型下直接受惠。
上述調查報告就反映了華商對政策和計劃影響他們業績的心聲;然而,換個角度想,一些有華資大型企業直接參與的經濟計劃,如馬中關丹產業園,當中的投資項目可以讓其他相關的中小型華商企業參與,承接工程,那些有機會及實力參與大型計劃的華企應該發揮企業責任,帶動國內其他下游的華商,讓他們也能夠在這些計劃中受惠,華商總會在這方面可以扮演一定的仲介角色。